會展資訊

112年「永續會展獎」即日起受理徵件!

2023/03/31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為鼓勵更多臺灣之會展業者與國際永續趨勢接軌,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將永續作法落實於個人、企業及會展活動中,降低資源消耗、碳排放量及對環境造成之影響,故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本(112)年度「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計畫(MEET TAIWAN)」設置「永續會展獎」,鼓勵會展業者實踐永續ESG理念、節省資源減少碳排量,達到永續目標。


一、獎項類別及參選資格 

獎項類別參選資格

永續實踐獎 

  1. 須為我國合法登記之企業,所營事項登記包含會議及展覽服務業(營業項目代碼:JB01010)之專業會議服務業、專業展覽服務業、會展場地業、會展物流業、會展裝潢業或其他經經濟部認定從事會展相關產業之事業。
  2. 申請單位在其內部之SDGs政策、作為,或於服務客戶過程中之永續相關行動,在環境、社會及經濟等面向具創新積極做法,足堪表率。
  3. 申請單位報名參選之行動專案內容須至少對應1項SDGs(環境、社會、經濟面向均可)。
  4. 自111年1月1日至112年9月30日止,期間內執行之行動專案。

減碳行動獎 

  1. 須為我國合法登記之企業,或依法立案之公協會、法人及學術機構。
  2. 若為企業,企業所營事項登記包含會議及展覽服務業(營業項目代碼:JB01010)之專業會議服務業、專業展覽服務業、會展場地業、會展物流業、會展裝潢業或其他經經濟部認定從事會展相關產業之事業。
  3. 申請單位針對所辦理之「會展活動」說明成功且具體落實節能減碳之作為,並提出可複製之減碳作法。
  4. 可由主辦單位或執行單位提出申請,若兩個單位以上分別以同一專案報名參選,須採共同報名。(註:專案若分不同梯次或屆數辦理,仍視為同一專案)。
  5. 自111年1月1日至112年9月30日止,期間內執行之行動專案。


二、報名時間及方式 

  1. 報名期間:自公告日起至112年10月2日(星期一)下午6時止。 
  2. 報名方式:申請單位須依參選類別填具申請表(如附件p.7),並加蓋單位戳章,併同下述須繳交資料之PDF格式清晰電子檔,於112年10月2日前提交下方聯絡人E-mail信箱,並請加註「與正本相符」字樣,務必於寄出後洽聯絡人確認。 
  3. 資格審查及補件方式:執行單位將依據申請單位繳交之報名表及相關資料進行資格審查,申請資料不齊全者,將通知補件,並須於112年10月6日(星期五)下午6時前完成補件,如逾期補件者,視同放棄參選;另資格不符者不予受理。


三、獎項及獎勵 

  1. 「永續實踐獎」及「減碳行動獎」將各取前5名為入圍單位,前3名分別頒發獎金新臺幣15萬元、12萬元及10萬元及獎狀1只。其餘入圍單位頒發獎狀1只。
  2. 如參選專案未達評選委員審查標準,各類別名次得以從缺計。 
  3. 如參選專案係由兩單位及以上共同報名,則獎金仍為1份,奬狀得依報名單位數頒發。 
  4. 公開表揚及其他得獎權益: 
    ■   辦理公開頒獎活動及製作得獎專刊電子版。 不定期媒體露出宣傳、臺灣會展網永續會展專區宣傳。 
    ■   於MEET TAIWAN計畫Facebook粉絲頁面進行宣傳。 
    ■   不定期邀請得獎者擔任交流研討會講者,分享得獎經驗。 
    ■   可優先報名參加本計畫辦理之國外推廣活動。


四、本案聯絡人 

經濟部推動會議展覽專案辦公室 楊思正專員
電話:(02)2725-5200轉分機1129
E-mail:nickyang@taitra.org.tw

五、其他注意事項

請參考附件「評選作業規範」,或洽本案聯絡人。


檔案下載

  • 112年度永續會展獎_評選作業規範 _公告版0705.docx

您可能對這些有興趣

2023/09/27

「會展產業節能減碳專區」正式上線!協助會展業者計算碳排、評估減碳能量!

鑒於淨零碳排為國際間重要趨勢,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本(112)年度「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計畫(MEET TAIWAN計畫)」推出「會展產業節能減碳專區」網站,協助會展業者及參與者們了解,在辦理或參加會展活動時產生了多少碳排,邀請您一同加入減碳的行列,共同為實踐永續會展盡一份心力!「會展產業節能減碳專區」:https://netzero.meettaiwan.com/「會展產業節能減碳專區」三大功能介紹:一、會展碳排計算機透過建立碳排專業計算工具,提供使用者針對「旅行和住宿」、「貨運和物流」、「飲食和飲食浪費」、「場地能資源」及「製作物和廢棄物」等5大會展產業減碳優先項目進行碳排計算,以利會展業者及參與者減碳計算結果,制定相應之減碳計畫。二、減碳能力評估透過填寫線上檢測量表,企業可瞭解5大會展產業減碳優先項目之減碳作法,並於填答後檢視企業營運節能減碳之成效,填答後也將產出客製化報告,提供業者減碳建議與作法。三、手冊與指引會展業者可透過永續會展指南、永續白皮書、國際減碳趨勢等資料,完整了解會展產業綠色相關標準、接軌國際減碳規範,行銷臺灣會展產業國際綠色形象。

2023/09/26

經濟部組織調整於9月26日生效 傳承 創新 持續領航經濟發展

經濟部組織調整今(26)日正式生效,組改後內部單位為6司6處,下設10個三級機關及1個訓練機構,共同推動「經濟產業多元創新」、「全方位經貿布局」及「能源永續發展」三大重點業務,以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市場快速變化、技術創新升級及氣候變遷等挑戰。內部單位部分,「綜合規劃司」由原研究發展委員會、秘書室新聞科、新媒體小組等單位整併;「產業技術司」由原技術處更名;「投資促進司」由原投資業務處更名;「投資審議司」由原投資審議委員會改制成立;「國營事業管理司」由原國營事業委員會改制成立;「經濟法制司」由原法規委員會及訴願審議委員會整併。所屬機關(構)部分,「商業發展署」由原商業司併入中部辦公室公司登記等業務成立,以「推動商業服務業發展」及「優化公司治理環境」雙主軸,帶動商業服務業永續成長;「產業發展署」由原工業局改制成立,著眼「加強產業服務與發展量能」、「協助產業低碳化、智慧化轉型」及「強化國際鏈結,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三大工作;「國際貿易署」由原國際貿易局、國際合作處及貿易調查委員會整併,期以創新思維結合科技技術,掌握經貿趨勢,建立經貿夥伴關係,將MIT產品推向國際;「能源署」由原能源局改制成立,因應能源領域業務多元遽增,將持續朝「落實能源轉型、強化節能減碳、優化供應韌性」目標邁進;「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由原中小企業處改制成立,提供中小及新創企業發展資源,促進成長轉型,厚植國際競爭力,成為其最堅實的夥伴;「水利署」 持續以創新為驅動力,強化治水、利水、親水等三大業務面向;「智慧財產局」以營造優質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為願景,推升產業創新及專利能量;「產業園區管理局」由原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改制成立,主掌產業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之管理;「標準檢驗局」納入商品標示業務,除強化綠電憑證業務,也持續推動商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由原中央地質調查所與礦務局整併,建立完善國土地質資訊,推動防災、建設、減碳及礦業有效管理,兼顧環境與資源安全永續利用;「經貿人員培訓所」由原專業人員研究中心改制成立,除加強既有訓練業務,將積極引進新知及各項趨勢資訊。經濟部一級單位主管以上職務及所屬機關(構)首長,業經行政院核派。部本部部分,常務次長林全能續任,主任秘書由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調任,綜合規劃司司長則係研究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莊銘池調任,產業技術司由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調任,投資促進司司長係投資審議委員會執行秘書、投資業務處代理處長張銘斌調任,並代理投資審議司司長。國營事業管理司由國營事業委員會組長胡文中陞任副司長並代理司長,經濟法制司司長由法規委員會執行秘書兼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羅翠玲調任,資訊處處長係資訊中心主任林聰仁調任,秘書處處長則由總務司司長魏士綱調任。所屬機關(構)首長派任,商業發展署署長由原商業司司長蘇文玲陞任,標準檢驗局局長係原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陞任,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主任由原礦務局副局長徐銘宏陞任。至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國際貿易署署長江文若、能源署署長游振偉、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何晉滄、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產業園區管理局局長楊伯耕均為組織調整前機關首長續任,另經貿人員培訓所所長由經濟參事李旻禧續為代理。因應業務延續性,多數職務係組織調整前之單位主管及機關(構)首長續任。至於新任主管及機關(構)首長部分,經濟部主任秘書楊志清,歷任工業局副局長、主任秘書等職務,督導推動產業淨零、數位轉型,及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積極協助產業發展。商業發展署署長蘇文玲,曾任商業司司長、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致力於商業服務業創新成長,協助服務業推動智慧及低碳雙軸轉型。標準檢驗局局長陳怡鈴,歷任經濟部主任秘書及研究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督導本部物價專案小組運作,確保重要商品製造端與通路端的供應無虞,並積極引領本部相關單位,精進民生與戰備物資整備能量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能力。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主任徐銘宏,原任礦務局副局長並代理局長,督導亞泥採礦案三方會談並推動礦業法全文修正案通過,結合資源賦存之地質調查分析,推動礦產土石資源合理利用。以上新任人員均具備完整資歷,可順利銜接業務,符合政策推動需求。經濟部歷經時代更迭,未來在組織調整後的新框架及優秀團隊帶領下,將傳承既有專業與經驗,以創新思維,兼容永續及多元價值,力求臺灣經濟穩健成長。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經濟部

2023/09/07

MEET TAIWAN首創會展月 創意行銷臺灣會展

看好臺灣會展產業能量蓄勢待發,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MEET TAIWAN)計畫」今(7)日舉行「MEET TAIWAN會展月」啟動國際發表會,將於本(9)月連續一整月辦理多項國內外精彩會展活動,發表會邀集我國近百位會展要角出席,國內會展商機可期。走出疫情,國門重啟近一週年之際,臺灣會展產業展現出韌性與創意,在各大會展活動中明顯感受到國際買主人潮及錢潮的回流。MEET TAIWAN今(2023)年以「MEET TAIWAN Open Arms」重塑臺灣會展品牌形象,貿易署經濟參事蕭俊表示,「臺灣向全世界宣布,與全球會展合作夥伴表達我們的友好熱情,期待大家來臺灣體驗我們優質的會展環境、服務與多元的文化。」,臺灣不只張開雙臂Open Arms,更邀請國際商務人士來到臺灣開啟想像Open Minds,一起創造無限可能Open Possibilities。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也提到,會展月收斂出會展核心DNA四大要素:「國際」、「交流」、「知識」、「未來」,推出多元對應活動,包括:邀請「國際」會展來臺、媒合國內外業者洽商「交流」、舉辦亞洲會展界年度盛事Asian MICE Forum(AMF)分享會展專業「知識」,以及結合業者赴國外推廣,爭取會展「未來」商機等,可望推升臺灣會展國際能見度。國際會展市場競爭激烈,MEET TAIWAN持續以創意方式行銷臺灣會展,今年首度發表原創的「MEET TAIWAN Open Arms」主題曲,搭配MV畫面,以獨特新意打造國際宣傳亮點。此外,MEET TAIWAN吉祥物「PaQ」也首次於發表會中驚喜現身,吉祥物以臺語「打開」諧音命名,除了帶有向國際會展業打開雙臂之意,PaQ也肩負永續任務,將不定期出現在國內外會展活動,每接受1個擁抱就累積1單位永續會展基金,將永續概念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在會展活動中。發表會上也由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以首個PaQ擁抱奏出永續落實的號角。貿易署表示,臺灣擁有堅實的會展軟硬體實力,硬體上如國內唯一5G專網智慧場館高雄展覽館、去(2022)年啟用的大臺南會展中心周邊文化資源豐富,加上明(2024)年即將落成的桃園會展中心,「臺灣會展廊帶」正式成形;軟體上亦不斷精進,如貿易署「Expo-tech數位展覽領航計畫」落實會展結合科技,獲得國際展覽業協會「2023年產業夥伴獎」肯定。貿易署「MEET TAIWAN計畫」將持續攜手業者一起站穩國際會展市場,使臺灣會展不只在9月會展月盛放,而是持續不斷蓬勃發展,再創商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