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您免費加入會員,使用網站功能。會員功能介紹如下,歡迎業者多加利用。
- 會展網業者資料修改(公司簡介、影音、服務項目)限會員
- 發布活動檔期 / 發布活動新聞
- 商機資訊(商機布告、商機媒合)限會員
- 會展活動網站及App服務 /臺灣會展識別標誌申請 / 會展圖庫申請 / 國貿局識別標誌申請 / 徵求業者服務
Taiwan MICE in Figures
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計畫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持續推動我國會展產業,致力發展臺灣成為全球會展重要目的地。
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計畫旨在發展台灣成為卓越會獎旅遊服務的領導者,以擴大我國會展產業軟硬體能量、提高會展產業國際能見度、強化會展產業國際競爭力,及以會展活動支持我國產業發展為長期目標。
項目/年份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
產值(新臺幣億元) | 189 | 228 | 482 | 462 | 440 | 426 | 391 | 368 |
在臺舉辦之國際會議場次 | 175 | 103 | 291 | 277 | 248 | 217 | 215 | 210 |
在臺舉辦之企業會議暨獎旅場次 | 0 | 10 | 132 | 127 | 120 | 126 | 125 | 118 |
在臺舉辦之展覽數 | 146 | 91 | 284 | 279 | 270 | 268 | 227 | 216 |
來臺參加會展之外籍人士人數 | 28,998* | 15,969 | 314,446 | 286,474 | 265,000 | 243,000 | 202,000 | 188,883 |
PEO/PCO之就業人口數 | 2,745 | 3,631 | 2,216 | 2,157 | 2,126 | 2,055 | 1,962 | 1,863 |
外籍人士來臺參加會展活動經濟效益(新臺幣億元) | 15.2 | 7.49 | 356.6 | 255.1 | 246 | 226 | 217 | 209.3 |
UFI認列B2B展覽銷售面積(M2)/亞太區排名 | 尚未公告 | 153,000/ 5th | 885,000/ 6th | 863,750/ 6th | 847,750/ 6th | 815,000/ 6th | 796,500/ 6th | 779,250/ 6th |
ICCA認列協會型國際會議場次/亞洲國家排名 | 103場/ 4th* | 因疫情的關係,該年無公布報告 | 163場/ 4th | 173場/ 5th | 141場/ 7th | 141場/ 7th | 124場/ 7th | 145場/ 4th |
主要展館之面積(m2)及攤位數(9 m2)* | 174,658/ 12,021 | 174,658/ 12,021 | 174,658/ 12,021 | 170,778/ 9,917 | 170,778/ 9,917 | 170,778/ 9,917 | 170,778/ 9,917 | 170,778/ 9,917 |
*說明:(1) | 2020至2021年來臺參加會展之外籍人士人數皆含線上參與會展人士。 |
(2) | 2020年會展產業遭受疫情影響,會展核心業別(PEO、PCO)就業人口卻較2019年增加,係因計算公式不同。本計畫於2020年盤整會展產值及就業人口估算方式,重新調整會展就業人口計算公式,如以其推估2019年PEO、PCO就業人口則為3,640人。 |
(3) |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ICCA僅針對會議(包含實體、線上、混合)場次進行統計及分析。隨者疫情日漸趨緩,ICCA於2021年調整每年國家及城市會議場次呈現方式,特別開發「目的地表現指標(Destination Performance Index, DPI)」6大績效指標項目,包含:預計舉辦會議(Planned meetings)、如期舉辦會議(Unaffected meetings)、線上會議(Virtual meetings)、混合會議(Hybrid meetings)、數位化運用(包含線上及混合會議)(Digitalization: Virtual/Hybrid)、商業延續性 (包含如期舉辦/線上/混合會議)(Business continuation: Unaffected/Virtual/Hybrid)。依據上述6項指標中的會議場次數,進行綜合排名及各項指標排名,2021年使用「亞洲國家」綜合排名之數據。 |
企業會議暨獎旅 | ||||||||
---|---|---|---|---|---|---|---|---|
年度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總場次 | 0 | 103 | 291 | 277 | 248 | 217 | 215 | 210 |
地方場次 | 北-0場 中-0場 南-0場 東-0場 | 北-51場 中-15場 南-35場 東-2場 | 北-207場 中-36場 南-45場 東-3場 | 北-201場 中-28場 南-43場 東-5場 | 北-178場 中-30場 南-35場 東-5場 | 北-165場 中-15場 南-36場 東-1場 | 北-165場 中- 9場 南- 40場 東-1場 | 北-156場 中-8場 南-44場 東-2場 |
參加國外人數 | 0 | 5,618人 | 60,770人 | 61,403人 | 58,900人 | 57,800人 | 28,300人 | 32,300人 |
國際展覽 | ||||||||
年度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總場次 | 146 | 91 | 284 | 279 | 270 | 268 | 227 | 216 |
地方場次 | 北-84場 中-25場 南-31場 線上-6場 | 北-62場 中-22場 南-7場 | 北-178場 中-44場 南-62場 | 北-181場 中-38場 南-60場 | 北-176場 中-43場 南-51場 | 北-185場 中-44場 南-39場 | 北-141場 中-44場 南-42場 | 北-150場 中-33場 南-33場 |
參加國外人數 | 15,280人 | 8,813人 | 220,116人 | 193,811人 | 185,000人 | 150,000人 | 137,700人 | 132,000人 |
國際會議 | ||||||||
年度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總場次 | 75 | 10 | 132 | 127 | 120 | 126 | 125 | 118 |
參加國外人數 | 13,718人 | 1,538人 | 33,561人 | 31,260人 | 20,700人 | 34,200人 | 35,800人 | 24,500人 |
展覽總數全國占比
年度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
全國總使用面積 (gross) | 33萬m2 | 30萬m2 | 223萬m2 | 220萬m2 | 201萬m2 | 209萬m2 | 206萬m2 | 205萬m2 | ||||||||
地區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展覽 總數 | 全國 占比 |
臺北 | 84 | 51.07% | 60 | 68.13% | 164 | 57.75% | 175 | 62.72% | 170 | 62.96% | 181 | 67.50% | 137 | 60.40% | 140 | 64.80% |
臺中 | 25 | 35.43% | 22 | 24.17% | 43 | 15.14% | 37 | 13.26% | 42 | 15.56% | 43 | 16% | 43 | 18.90% | 32 | 14.80% |
臺南 | 10 | 8.41% | 2 | 2.20% | 22 | 7.75% | 15 | 5.38% | 17 | 6.30% | 7 | 2.60% | 15 | 6.60% | 11 | 5.10% |
高雄 | 21 | 5.07% | 5 | 5.50% | 40 | 14.08% | 44 | 15.77% | 34 | 12.59% | 32 | 11.90% | 27 | 11.90% | 22 | 10.20% |
其他 | 6 | 0.00% | 0 | 0.00% | 15 | 5.28% | 8 | 2.87% | 7 | 2.59% | 5 | 1.90% | 5 | 2.20% | 11 | 5.10% |
全國 | 146 | 100% | 91 | 100% | 284 | 100% | 279 | 100% | 270 | 100% | 268 | 100% | 227 | 100% | 216 | 100% |
●AFECA:Asian Federation of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s (亞洲展覽會議協會聯盟)
●IAE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Events (國際展覽及活動協會)
●ICCA: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國際會議協會)
●SITE:Society for Incentive Travel Excellence (國際獎勵旅遊協會)
●UFI: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國際展覽業協會)
國際標準的會展設施
臺灣積極建構國際級之會展場館,包括「臺北世貿展覽1館」、「臺北南港展覽1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及2014年4月正式營運的「高雄展覽館」,已形成南北會展發展之雙核心。「臺北南港展覽2館」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幕啟用,與南港1館合計可提供約5,000個標準展覽攤位及不同功能的會議場地,大臺南會展中心於111年4月21日開幕啟用,為南部地區增加600個標準展覽攤位,另目前規劃中的尚有臺中市水湳國際會展中心以及桃園會展中心等,可望帶動臺灣會展產業邁入新紀元。
臺灣以3C產業的蓬勃發展聞名於世,更將高端科技應用於會展活動,例如APP、QR-Code、Facebook、RFID、免費Wi-Fi及辦理虛實混合型會展活動等,為會展人士提供先進、便利與即時之服務,搭配臺灣親切、高效率之專業服務,令國際商旅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國際會議活動
臺灣在醫學、資訊與科學等領域之研究水準揚名國際,同時與國際相關學會、協會等密切交流,造就了臺灣專業且成熟的會議市場。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全球協會型國際會議場次統計資料,2019年在臺舉辦協會型國際會議數達163場,足見臺灣會議產業實力。
實務經驗豐富
厚實的學術根基,帶動臺灣學術研究之風氣,醫學、生技、資訊科技等研究能量豐沛,產政學等相關組織與國際交流頻繁,造就了臺灣舉辦國際會議實力
在臺舉辦之國際會議與企業會議暨獎勵旅遊,例如:
◆2013中國大陸安麗直銷(12,000人)
◆2013麥當勞 Manager Conference(2,500人)
◆2014年第十一屆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台灣癌症聯合年會(2,700人)
◆2014年第32屆世界泌尿內視鏡醫學大會(2,900人)
◆2015南京中脈海外進修研討會(9,600人)
◆2015世界家庭醫師組織亞太區域會議(3,600人)
◆2015年第七屆亞太感染管制國際會議(APSIC,3,300人)
◆2015年第八屆亞洲急診醫學會議(2,200人)
◆2016第31屆亞太眼科學術會議(APAO,3,800人)
◆2016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1,000人)
◆2016年國際青年商會亞洲太平洋地區會員代表大會(8,000人)
◆2016年第11屆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糖尿病會議暨第8屆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會議(4,000人)
◆2017年第16屆世界醫用及生物超音波聯盟大會(2,400人)
◆2017年第一屆亞太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2,000人)
◆2017年國際獅子會第56屆遠東暨東南亞年會(20,000人)
◆2017 WCIT世界資訊科技大會(2,600人)
◆2017年第三十屆國際化療及感染會議(2,300人)
◆2018年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16,000人)
◆2018年第八屆亞太生殖醫學會議(1,300人)
◆2018世界水產養殖學會亞太區年會(1,800人)
◆2018年亞太心臟學大會(3,500人)
◆2018 日本豐田汽車獎勵旅遊(1,700人)
臺灣擁有各專業領域人才、科學技術與創新研發實力,且特定學術領域(例如資訊、醫學等)之研究水準皆高於亞洲鄰近國家,加上臺灣包括資通訊、光電、半導體、自行車等多項產業均具有國際競爭力,且在臺灣已形成完整產業聚落,更成為臺灣發展會展產業的強大後盾。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方、太平洋西岸的東亞島弧間,是亞太經貿運輸的重要樞紐,北中南均有國際機場,計有57家國際知名航空公司在此提供服務,每週有近5,000航班,可連接116 個城市、包括1400航班飛往中國大陸49個城市,與國際間的往來非常便捷。
臺灣境內的大眾運輸系統便利,除臺北、高雄兩大都會區內有四通八達的捷運系統外,安全舒適的高鐵更使得臺灣從北到南只需96分鐘,不僅滿足商務人士在短時間內洽談業務的需求,更可進行觀光、購物和品嘗美食。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國際航線、航班,對發展會展活動更是一大利基。
豐富觀光資源
臺灣除了擁有一流的會展軟硬體設施和優秀的工作團隊外,還有豐沛的觀光資源,許多特殊地形、奇特的自然景觀、以及優美的海岸風光,此外,臺灣的美食及臺灣人的好客及熱情,更為人津津樂道,大幅提升國際商務人士來臺參與國際會展活動的興趣。
專業展覽活動
依據UFI「亞洲會展排名」報告指出,2018年臺灣計有5個展覽館、140項展覽列入統計,展覽總銷售面積計有86萬3,750平方公尺,排名居亞洲第6名。2014年高雄展覽館啟用,該館規劃約1100個攤位,促使「臺灣國際扣件展」、「臺灣國際遊艇展」及「高雄國際食品展」3項大型國際專業展覽展出規模創新高,勢將有助臺灣整體展覽規模的擴大。此外,臺灣先進的資通訊科技及產業聚落優勢,更有效提升臺灣展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多元專業展覽 薈萃無限商機
臺灣優勢產業實力,造就每年辦理逾80項專業展,包括資訊電子類、機械類、自行車類、汽機車類、運動類、食品類、文具禮品類及醫療健康類等等,也成就許多知名國際大展,其中,全球第2大的臺北國際電腦展、臺北自行車展更是業界典範。根據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調查,臺灣平均展覽面積居亞太地區第2位。臺灣具執行大型專業展覽能力的展覽公司逾20家,他們以成功的經驗,帶您開發全球市場、媒合最佳商機。
結合產業聚落優勢
臺灣全島交通便捷,買主前來臺灣採購參觀,可迅速地在2小時內藉由高鐵網絡親臨各產業聚落,包括北部的資訊、通訊,中部的工具機、木工機、自行車、手工具及南部的汽車零配件、塑膠加工機、光電、遊艇、扣件等產業。
兩岸展覽業交流日趨密切
臺灣與中國大陸於2013年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架構下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來兩岸展覽業的交流合作將更密切,商機無限,前進臺灣可作為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絕佳跳板。
榮獲國際組織獎項
●3座展覽館、4項展覽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碳足跡驗證與溫室氣體查驗
●11項國際專業展榮獲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可
●2010年世界博覽會臺灣館(Expo Shanghai),獲得眾多獎項肯定
●2012年榮獲世界貿易中心協會(WTCA)8項最佳營運證,包括展覽設施及服務、會議設施等
●2012年榮獲美國網路行銷協會(Web Award)4獎項,包括B2B、資訊服務等
●2012年榮獲國際會議協會(ICCA)最佳行銷獎
●2014年臺北國際電腦展榮獲UFI Marketing Award
●2015年「亞洲超級團隊競賽」榮獲國際SITE 之「年度最佳獎勵旅遊行銷獎(Crystal Award)」,以及史迪威大獎(Stevie Awards)年度商業行銷活動類金獎殊榮
●2015及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連續二年榮獲AFECA「最佳專業展覽獎(Outstanding Trade Exhibition Awards )」第一名
●2016年「臺灣會展領航計畫─綠色會展專案」榮獲UFI永續發展獎。
●2019年「TTG Travel Awards年度最佳會展局(Best Convention & Exhibition Bureau)殊榮
●2019年「Stevie Awards國際商業大獎(International Business Awards)銅獎
●2020年榮獲M&C Asia Stella Awards「亞洲最佳會議獎旅目的地獎(Best Meetings & Incentives Destination-Asia)」。
●2020年「最佳創新目的地行銷特別獎(Most Innovative Destination Marketing)」。
●2021年榮獲M&C Asia Stella Awards「年度亞洲最佳會議展覽目的地獎 (Best Conferences & Exhibitions Destination-Asia)」
●2021及2022年「MEET TAIWAN」蟬聯M&C Asia Stella Awards「亞洲最佳會展局獎(Best 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Asia)」殊榮